经营之道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营之道

华为、老干妈、顺丰,它们为何不上市?
阅览次数:1536        发布时间:2017-7-19 6:22:23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马云以1500亿元身家登顶中国首富,造就了合伙人、员工等亿万、千万富翁,同时也掀起了一股令人瞩目的上市风潮……在许多企业和企业家看来,上市能够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及产品知名度,是将企业做大做强的绿色通道。然而,偏偏还有一些“另类”企业,它们对上市却“不感冒”甚至坚决排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企业坚持不上市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和价值诉求?我们不禁要问——华为、老干妈、顺丰,它们为何不上市?

【情景回放】

任正非:不适合,上市会让我们怠惰

    2013年4月,任正非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上提到“董事会20多年来,从未研究过上市问题,因为我们认为上市不适合发展”,并提到未来5~10年,华为不考虑整体或分拆上市,不考虑通过合并、兼并和收购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如果大量资本进入华为,就会导致多元化,就会摧毁华为20多年来还没有全理顺的管理”;“华为不片面追求企业规模”;“上市会造就一群富翁,可能会让我们越来越怠惰,失去奋斗者的本质色彩”。“股东是贪婪的,他们希望尽早榨干公司的每一滴利润,而拥有这家公司的人则不会。”

陶碧华:不差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老干妈”陶碧华曾说:“什么上市?这些鬼名堂。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她有一句“四不”名言:“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

王卫:不为赚钱,为企业长远发展

    作为国内快递行业龙头老大顺丰速运的掌门人,王卫说自己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做成一个平台,实现理想和价值:“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机器,每天股价变动牵动着企业的神经。”

 

【观点剖析】

   “不差钱”背后的考虑

    华为不上市是因为不缺钱,这是华为轮值CEO徐直军给出的原因。毋庸置疑,对许多企业来说,上市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整合资源资本。对全球知名品牌华为来说,上市的“利”在这一层面上并不突出。更重要的是,华为的股权是由6万多名员工共同持有的,这种股权结构不符合我国关于上市公司的规定,恰恰是这种全员持股的结构,构成了华为凝聚力的重要根基——员工是股东,能众志成城。这也就解释了任正非说上市对华为“不适合”:“翅膀挂上黄金的鸟儿还能飞得高吗”?徐直军指出,目前华为的这种股权结构是适应公司发展理念的。

    正如一位在华为工作十余年的老员工所说:“如果公司上市,我当然很乐意接受此厚礼,但这对华为未必是好事。”一旦企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何妥善处理?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人心涣散。而对于一些持股比例较多的中高层来说,又将如何遏制追逐短期利益的现象?

    华为的董事会坚持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也不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如果华为上市了,就要对每季度的业绩负责,就要考虑更多的中短期诉求。曾任华为营销副总裁的胡勇指出,以国际市场为例,华为在巴西市场曾连续8年亏损,后来才有了良好业绩。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能“任性”这么久吗?

    与此相比,陶碧华领导下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更是“执拗”地坚持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对上市不屑一顾。

    首先,老干妈的“不差钱”是超有底气的。从1998年到2013年,缴税由329万增至5.1亿元,15年增长155倍;产值从5014 万元增至37.2亿元,15年产值增长74倍。他们对现金近乎偏执地重视,一直坚持现款交易、现金为王的原则,没出现过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同时,坚持绝不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深创投西南大区负责人许翔认为,优秀的老干妈不是一个优秀的投资标的:“发展理念不吻合,而且老干妈不缺钱,非得投资,那不是浪费社会资源吗?”

    其次,成立于1997年的老干妈,十几年来一直坚守“产品为王”的理念,默默耕耘,这瓶小小的香辣酱不仅登上了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全球消费者的餐桌,更被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誉为“全球最顶级的热酱”,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约人民币37元一瓶)!从品牌美誉度和传播影响力的角度看,老干妈已经达到了许多上市公司未能达到的高度。恪守自己的产品理念,依靠强大的品牌效应,老干妈足以持续向前。

    再次,老干妈现有的股权形式简约高效,如果上市反而难以处理。与华为全员持股不同,目前陶碧华仅占1%的比例,只掌握企业大方向;大儿子李贵山占49%,主管市场;小儿子李辉持有50%,主要负责生产。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陶碧华对“上市圈钱”的强烈排斥了。在她看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踏踏实实做企业,勿须理会资本市场的风云际会,反而能更有效、更顺畅地推进企业的战略实施和日常管理。此外,在国际市场中创出了中国品牌的强力效益,也是其承担企业责任、回馈社会的方式。

    可见,对于华为、老干妈这类已经成为本行业龙头甚至是在全球范围内有相当品牌影响力的巨头,不上市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不是“不差钱”,而是对于上市利弊的权衡:上市究竟适不适合自己?上市并非是衡量企业的标杆和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上市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战略实施、业务发展、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员工心态等方面,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和风险,这才是一些企业不愿上市、不能上市的深层因由。

 

    “不为赚钱”背后的逻辑

    这种担忧同样存在于国内快递业巨擘顺丰速运的心头。与任正非、陶碧华相似的是,其掌门人王卫之所以不愿公司上市,一方面也是担心上市在企业环境方面的冲击,“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同时,一旦上市就要信息披露,“企业就要变得透明,这样将不利于我们制定战略性的计划,作为一家正在快速成长的企业,更加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此外,上市会伴随着产权稀释的风险,“顺丰不想将产权过分稀释,融资的底线都是几家加在一起不超过25%,同时得尊重顺丰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与华为、老干妈的“不差钱”不同,王卫曾坦言“顺丰也缺钱,但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从事实上看,顺丰的确是去融资了,不过融资有底线,包括不上市。2013年8月,独资运营了20年的顺丰引入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据顺丰公共事务部陈欢总监所说:“三家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方进入,与上市无关,机构的总体投资也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

    那么,既然顺丰需要新进入资金用于市场拓展和产业融合,为什么不上市呢?为什么还要说“做企业不为赚钱”?不为钱的话,究竟为的是什么?

   “差钱”仍不上市,背后有一种坚定的追求。用王卫的话说,自己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做成一个平台,实现理想和价值,从而让企业长期、健康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会动摇这种理念,融资的底线也是不能触碰这一发展愿景。

    实际上,这种“不是为了赚钱”,指的是“不只是赚钱”。作为企业而言,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以创造利润和价值为目的”的本质毋庸讳言。更何况,国内外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有变革底气的企业,大多有着充沛的现金流支撑和产业资本的历史积淀。稻盛和夫说京瓷五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亏损过,也从来没有裁过员,为什么?他说京瓷储备的现金,足够让这家企业什么都不做,正常发工资24年。然而,绝大多数的企业没有这样雄厚的资本,也没有这样足够的回旋空间,尤其是国内企业,身处经营压力空前白热化的红海,很容易将“赚钱”作为唯一的目的和标准。如果上市,就容易像王卫所说,“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我们要做基业长青的企业,就要有远大的远景,要为未来进行大量的投入。”面对这种环境,他坚持踏实做好企业,“不只是赚钱”,而是本着将企业做强、做健康、做长远,在此基础上,利润也就能够更好更持久。

    这种也呼应了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CEO陈春花教授的观点:“很多中国企业对利润的认识要扭转过来。利润很重要的一个功能,不是为了行业第一,也不是为了赚很多钱,而是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准备和投入。”

    因此,顺丰不上市,源于对企业自身价值观和发展理念的执着,就像华为坚持“客户文化”与“员工奋斗”的理念,老干妈坚持“只做自己能做的”、专心打造产品一样,他们坚守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寻找“变”与“不变”的平衡点,造就了企业不愿上市的“另类”之举。

 

   “知己”与“知止”

    以华为、老干妈、顺丰等为代表的公司坚持不上市,反映了它们对于自身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反映了它们对上市环境、机构投资动机、IPO制度的持观望态度,希望自身能够更长远地控制企业。我们放眼全球,也会发现欧美许多长寿企业,同样面临着这类问题。它们或是坚持不上市,或是专心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是巧妙地将公司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而非投资者手中,活得有声有色。

    成立于1918年的科氏工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集中于石油与化工领域。其创始人弗雷德·科赫的遗训是:“只要不将公司卖掉,你怎么办都行。”第二代接班人查尔斯·科赫也誓言“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他们拒绝上市,是考虑到资本市场短期经营压力、投资回报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会与企业专注长久发展的方向发生矛盾。在他们看来,按照自己的步伐制定策略,定力要大很多。那么,融资问题如何解决?科氏工业集团主要动用的是家族自身资本,他们建立了科氏家族基金会,还兴办了自己的智库。自1960年至2012年,标普指数成分股资产平均约增长70倍,而科氏工业集团资产却增长了2200倍。

    无独有偶,美国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生前也说过:“在我蹬腿闭眼之前,福特休想上市”,原因也无非是不愿做赚钱机器、不喜欢人数众多的董事会、不希望增加持股人。虽然在他去世9年后,公司最终上市,但福特的智慧,在于他对于如何保证家族的掌控权早就布下了局:一是提前买下那些对公司拒不上市心存不满、想退出的股东股份,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二是订立制度,使福特家族能够在仅占8%股份的情况下,依然拥有49%的表决权。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决策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更保障了企业能注重长远发展。

    当然,客观地说,一家公司上市有利有弊,对这种利弊的权衡不同,最终决定了企业的选择不同,“上市”与否并不是衡量企业的终极标准。不可避免的是,资本市场的压力,只要参与进来就需要面对,企业对此必然要有自己的承受力。知彼也要知己,要有对自身发展愿景、发展理念、发展阶段的清醒认识和坚定信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创立于1853年的美国牛仔品牌李维斯,几代都由该家族掌管,直到1971年上市。从此,公司摒弃了生产单一品牌的策略,向多样化服装转型,但并不成功。于是在1985年,该家族最终巨资购回全部股份,重回单一产品之路,教训惨痛。

    正如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在《基业长青》中的主张:“一家具有远见的企业,其核心价值观形成坚如磐石的根基,从不因潮流风尚而随波逐流。”上市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根本上还需服务于组织整体的愿景和目标。

    今天,有的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了资本增值而增值,追求投资效益,不断盲目扩张,有的企业没钱的时候活的还算稳当,有了钱后不久反倒死了。正应了那句话:“要想让你死亡,必先让你疯狂。”变革时代,人最容易迷失自我,企业也容易搞不清自己在哪儿、要去哪儿、什么路能走、什么路走不通。而“真实领导力”的第一要素,就是清醒的自我意识——回归本位,形成自我认知、自我批判的能力,才不至于在诱惑面前失控。华为没有堕入“流星”的行列,任正非总结的经验之一,即远离资本力量的诱惑与控制,远离“虚幻的成功”,他甚至说:“不要总想着做第一、第二、第三,不要抢登山头,不要有赌博心理,喜马拉雅山顶很冷,不容易活下来,华为的最低和最高战略都是如何活下来,活得比别人长久。”

    立白总裁陈凯旋也说:“我的原则是不炒股,不进入房地产。实实在在地做品牌,坚持到底。上市之事顺其自然,但不是‘一上就灵’,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进行。”方太的掌门人茅忠群则认为上市与自己的“三观”不合:方太公司在价值观上,不打价格战,不只为赚钱;在品牌观上,坚持做高端,耐得住寂寞;在发展观上,不用规模利润来衡量,而是信奉“不做500强,要做500年”的信念,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高端品牌。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文化中心总经理赵雷先生则认为,企业不一定做大,但一定要做强,做到在市场上不可被替代,甚至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不是只要赚钱什么都想做。

    可见,成功的企业无论上市与否,它们基于自身的主动选择,坚持走自己的路,在衡量现实与理想,变化与传承,公司、员工、客户之间关系方面,敏锐地把握着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之间的张力,保持着自己的初心——无论是专注一个产品、专注一个品牌,还是专注长期发展,甚至聚焦于最基本的“活下来”。它们没有雄心勃勃地“扩张”,而是“知止”——“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不要贪大求全。《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能虑才能有所得。”如果将“虑”理解为企业的战略规划,那么在“安”、“定”之前,先要“知止”。作为企业来说,对市场环境的感知也好,对产业发展的终极判断也好,知道终点,也就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看清楚了,前瞻性有了,也就更容易有定力,不为外界所惑,从而更好地形成适合自身的价值判断、战略规划、商业模式等等。

    那么,“知止”之后,对于客户、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心态是否也能更加平和了呢?当一个企业快速扩张、跑马圈地之后,是否也要有一个沉淀、消化、吸收的过程呢?与此对照,“知止”为企业掌控自身发展节奏、在变化与传承中找到平衡,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看起来“慢”的时候,并不是真的慢,而是更加冷静地审视企业自身的发展和问题,更加精心地打造产品和品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德国拥有百年历史的小公司很多,它们往往专注某一个领域,“小而美”,很少有一夜暴富或成为全球焦点。它们追求口碑、价值、质量、细节,而不一味追求速度、规模或资本运作……这也是一种成功的选择——将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坚持纯粹和质朴的商业逻辑。一定程度上“止”的是规模和资本,但对客户、对理想的追求却未停止。

    总之,无论是像华为、老干妈、顺丰这样的行业领军者,还是某些在自身发展模式中有效运行的中小公司,它们“不上市”的选择,背后是企业经营价值观的体现,是保持健康发展和持续稳健生存的一种策略。上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啊。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结构介绍 | 新闻动态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