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2017年5月26日,“全国水稻第一县”湖北省监利县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全国小龙虾第一县”称号。从单纯的水稻耕种到水稻和小龙虾连种,监利县完成了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的升级转型。
为了深入了解监利小龙虾养殖实际情况,中国水产养殖网“龙虾中国行”来到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自有养殖基地——福娃集团位于监利县的稻虾连作生态养殖基地,3万亩虾稻连作田一望无际,水质清澈,水稻与小龙虾和谐共生。每一亩水田都有专门的标识牌,将农田象工厂一样进行规范化管理。
福娃集团发展部总监方冰介绍,福娃从2013年起开始涉足小龙虾养殖,当年流转土地671亩探索稻虾连作,第二年就扩大到3000亩,2015年达到1万亩,目前已经有3万亩,辐射监利县新沟镇和周老嘴镇的13个村,产值一年1.5亿,每亩纯利润3千元,为发挥企业龙头带头作用,福娃集团牵头组建监利县龙庆湖小龙虾专业合作联社,要能够让养殖户、销售商、加工企业都够赚钱。
福娃集团的前身是湖北银欣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当时成立大米加工厂,1998年从大米加工转向食品加工,并开始做大米类的食品,比如雪饼、仙贝,是继台湾“旺旺”之后,中国第二家米饼食品厂,发展到现在每天可以生产80吨,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后来又开发了一系列以大米为原料的产品,比如糙米卷、华夫饼等一系列产品,目前福娃集团在大米加工行业是全国第二,在米制品这块排名全国前三。
说到为什么要选择进入小龙虾版块,方总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考虑到如何提升福娃主业的价值,以前,福娃尝试过很多种模式,比如稻鱼综合种养也做过,但是始终感到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往往投入很大,但是收益很少,后来发现稻虾综合种养这种模式比较好,从小龙虾养殖、水稻种植、流通、餐饮、深加工,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赚钱,而且它和福娃的主业稻米契合度非常高。过去两年稻虾共育的经验,让我们发现现代农业绝对不是投资长、回报慢的行业。相反,因为小龙虾存在火爆的市场需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净利润能达到20%。
方冰告诉我们,福娃集团除了自建小龙虾养殖基地、直接投入以外,福娃还发挥规模示范效应,成立监利县龙庆湖小龙虾专业合作联社,让全县小龙虾养殖专业户、销售经纪人、加工企业代表抱团发展,共同引领百姓致富,为全县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新的增长点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而在小龙虾流通销售环节,福娃集团更是勇当“龙头”。在位于监利县新沟镇的龙庆湖小龙虾交易中心,每天发往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深圳、重庆等地的小龙虾超过3万斤。
这个小龙虾交易中心正是由福娃集团投资建设的,主营小龙虾活体销售,业务涵盖了虾苗供应、饲料销售、龙虾加工、冷链物流、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等小龙虾产业链各个环节。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监利县最大的小龙虾交易市场,每天上午,监利各乡镇甚至周边县市的小龙虾,经过小龙虾经纪人们走村串户的收购,最终汇集到这里,再发往全国各地。
事实上国内养殖小龙虾,监利发展的很早,也发展的很好。据监利县水利局副局长介绍,监利县在小龙虾养殖方面,有着“量大质优”的优势,在全国龙虾养殖届流传着“各地味道,监利原产”的说法。监利的名字是由1800年前在此处设卡“监收鱼稻之利”而来,可见监利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水稻主产区。监利已享有“全国水稻第一县”称号数十年,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然而,监利却多年来陷入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不大”的困境。
监利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101万亩,宜渔低湖田80万亩,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条件下,随着“虾稻连作”模式的不断推广,在不改变农田用途的基础上,增加小龙虾养殖,既保证了粮食的产量,又增加了收入。监利现在年产小龙虾总量9.72万吨,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八分之一,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远销国内90%的大中城市,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监利县虾稻连作模式,一年种一季稻,养一季小龙虾,水稻亩产不低于600公斤,小龙虾亩产不低于100公斤,一般每亩纯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2014年以前,监利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6万亩。2016年,虾稻田面积达到38万亩。三年间翻了六番。现在福娃集团也正在开展一年种一季稻、养两季虾的模式,以后的小龙虾产量一定会进一步得到大大的提高。
一直以来,监利出产的小龙虾销往盱眙、潜江等地,为这些地方做了嫁衣,现在,有了福娃等龙头企业的驱动,会否撬动庞大的市场,后来居上,站到小龙虾产业链的最高点?在一望无垠的虾稻田里,我想到的却是,在未来,福娃推出的餐饮端的小龙虾品牌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