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
茶叶加工车间
|
![]()
邓村绿茶茶园
|
![]() |
五月的邓村,春意盎然,新茶飘香,鄂茶龙头邓村绿茶集团更是活力迸发。在国内,邓村绿茶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加速转型,经营格局从单级到多元,科技创新由模仿到超越,营销模式自线下到线上,产品定位由名茶到民茶。在海外,邓村绿茶主动抢占国际市场,布局西非,组建驻外进出口公司;牵手迪拜,走国际茶产业尖端营销之路;进军俄罗斯,开展红茶精深加工及出口贸易。如今的邓村绿茶,如同满帆的巨轮,正开始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经营格局:从单极到多元
2015年初,邓村绿茶集团入选省科技厅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名单。该集团董事长黄宗虎告诉笔者,这标志着邓村集团已实现从单一农业到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企业的华丽转身。
多年来,邓村绿茶集团致力于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先后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和林业产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并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早在5年前,企业便着手转型发展的产业布局。
一方面,立足主业做精做强,在三峡库首秭归县建设早市茶基地,在三峡坝区乐天溪镇投资建设万吨出口茶加工基地和生态观光茶园,在太平溪镇建设宜红茶产业园,在南漳县兴建襄阳高香茶科技园和水镜生态茶城,在夷陵区邓村乡建设茶叶鲜叶交易市场和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在宜都市兴建三峡茶叶精制出口加工园……十余个标准化产业基地的建设,为邓村绿茶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兼顾多元发展,先后成立了食品、包装、广告、建筑、物流、物业等13家以茶为主题的上、中、下游链条企业,同时在黑茶开发、茶机械装备制造等新领域启动了论证调研,初步实现了经营格局由单极到多元的产业布局。
自主创新:从模仿到超越
4月30日上午9时,在邓村绿茶集团太平溪宜红茶高新技术产业园内,红茶生产线操作员王运长检查完摊满鲜叶的初始储青设备,激动地走上智能操作台按下指令,1500多平方米车间内银白色的流水线顿时欢快地运作起来,开始了日产达1250公斤的红茶生产。截至此刻,王运长负责操作这条国内领先的红茶智能化流水线已整整一周年。早在一年前的4月,夷陵区政府授予邓村绿茶“工夫红茶全程机械化工艺技术研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董事长黄宗虎、党委书记刘长桥同时分获个人一等奖的殊荣。
近年来,该集团全面启动“科技兴茶强企富民工程”,从绿茶防潮保鲜,到红茶封闭式发酵及去苦涩工艺研究;从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到黑茶综合开发利用;从与美国茶协开展有机茶高效集成联合中试、到茶叶质量全程追溯系统自主开发……湖北邓村绿茶集团紧紧围绕茶产业发展的难点和热点,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力提升茶叶高新科技与成果转化应用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些都为企业适应新常态、走持续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
销售模式:自“线下”到“线上”
无论“京东”,还是“淘宝”,搜索“三峡特产”,很容易就能看到“邓村绿茶”网店的踪影。而在“百度”里搜索“邓村绿茶”产品,跃进眼球的是眼花缭乱的邓村绿茶新品推介。
走进三峡茶城市场和湖北邓村绿茶集团的新办公大楼,“电商信息部”、“茶城电商服务大厅”的招牌格外醒目。目前,线上销售已成为企业产品外销的重要渠道。在武汉、荆州、宜昌、襄阳等地,邓村绿茶原有的“专卖店”、“专营店”、“形象店”等店名称呼已悄然改变,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体验馆”叫法。这既是邓村绿茶为适应“线上+线下”双线营销、满足消费者体验作出的新调整,也是邓村集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创新销售模式的大胆尝试。
曾几何时,专卖店、直营店、代销店是邓村绿茶产品销售平台的绝对主角。随着网购时代的到来,邓村集团迅速成立电商信息部,投资建设了自己的网店、客户端、数据库,以华丽的身影融入互联网时代。如今,线上销售已成企业走向全球的重要平台。仅2014年正式启动电商运营一年来,邓村绿茶已实现网上销售1000多万元。
产品定位:由“名茶”到“民茶”
生产老百姓喝得起的茶是近几年集团转型发展过程中一直追求的方向。在此之前,邓村绿茶因口味纯正、清香绵久深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绿豆滋味板栗香”的独有特质,让邓村绿茶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风靡省内外市场。而清明前后的春茶,则一度供不应求,价格动辄数百上千,多数百姓无力享用。
如何让老百姓也喝上纯正的邓村绿茶?该集团先后成立了1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并在全省茶叶行业率先组建了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力发展合作经营,全面提升企业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
另一方面,邓村绿茶还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在今年新茶上市之际,一口气推出7大系列17款新品。“瘦身”包装、减少中间环节、压缩成本、降低销价,让不同定位的茶叶产品更“接地气”,真正让利于民。
价格的下降和品质的提升,极大地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眼球。仅今年4月,该集团绿茶销售一项同比增加了2100多万元。邓村绿茶集团一手抓内贸、一手拓外销,特别是对管理模式、市场结构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转化,使得企业内生活力得到极大提升,该集团也由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吴宏锋 黄善国)